【常州工业学子“十日谈”:烙画非遗进十社 青春薪火传龙城】

发布者:张珮瑜发布时间:2025-09-04浏览次数:10

   这个暑假,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烙画·薪火”团队以非遗烙画为媒,走进常州市十大社区,开展了一场贯穿整个夏日的文化传承与社会实践活动。自79日启动至88日收官,团队已完成五角场、荷园、杏塘村、东新、华丰五站活动,下半年还将继续深入空港、星港路、邹新花园、西新桥、刘港村五个社区,全面实现“十社区宣讲”计划。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这群00后”大学生顶着炎炎夏日,甚至冒着台风“竹节草”的风险,将常州烙画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到市民家门口。他们不仅讲述烙画技艺,更深入挖掘其背后的红色故事与文化脉络,献礼即将到来的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展现新时代高职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担当。

“五站”回顾:汗水与感动交织的夏日篇章

79日,首站五角场社区,活动在摸索中开启,社区居民的热情回应为团队注入了信心,此站实践红色基因沁润为主题开展活动715日,荷园社区,团队优化流程,与老人、孩子深度互动,让烙画成为情感纽带,此站活动以献礼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为主题725日,团队驱车25公里前往杏塘村委,在乡村土地上播撒红色与文化的种子,此次活动以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为主题730日,东新社区,台风过境,风雨未能阻挡脚步,团队成员以“铁笔精神”诠释了青春韧性,吸引了众多初高中生探讨非遗深层价值,此站以青少年锤炼意志,增强韧性为主题88日,华丰社区潞城书院,此站活动以与常州运河文化、书院文脉完美融合为主题,为暑期阶段画上圆满句号。

深层意义:超越技艺传授的文化与思政课堂

系列活动远不止于简单的技能展示。团队指导老师表示:“这是一次‘非遗+思政’的深度融合实践。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青年一代在传播文化的同时,深入社会、了解民情,向人民群众学习,向基层干部学习,从而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活动紧扣时代脉搏。在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团队特别挖掘并讲述了烙画在抗战时期作为宣传武器的历史,让一件件烙画作品成为可视化的爱国主义教材。同学们在宣讲中传承了红色基因,坚定了不忘历史、砥砺前行的信念。

未来展望:“十社区”目标与长效品牌建设

据悉,“烙画·薪火”团队并未停下脚步。接下来,他们计划走进空港社区、星港路社区、邹新花园社区、西新桥社区和刘港村社区等,完成“十个社区”的宣讲目标。社团负责人馨溢同学表示:“每一站都是新的挑战,也是新的收获。我们希望不仅完成‘十日谈’,更希望与一些社区建立长期实践基地,让‘烙画·薪火’成为一个可持续、有影响力的品牌项目,吸引更多同学加入传承非遗、服务社会的行列中来。”

这部由青年学生用脚步和热情写就的“社区十日谈”,不仅记录了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的生动故事,更见证了新时代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茁壮成长的青春风采。他们的故事说明,深厚的文化自信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成为这一代青年最鲜明的底色。


艺术创意学院 胡馨溢 张亮 肖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