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艺术创意学院“一月一示范”主题团课如期举行。校团委副书记涂艳群,各二级学院分团委书记以及全校团支部书记、新团员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聆听“纸花寻真—— 新时代非遗保护传承的青年使命”主题团课,在金坛刻纸的匠心传承与创新实践中,探寻青年一代的文化担当与传承之道。
本次主题团课以一段金坛刻纸主题视频拉开序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细腻纹样与独特魅力,瞬间将现场师生带入“纸上艺术”的世界。团课开篇引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而金坛刻纸作为2008年国家级非遗、2009年世界级文化遗产,正是这份文化自信的生动载体。
随后,国家级非遗“金坛刻纸”代表性传承人杨兆群大师的故事成为团课的核心篇章。2010年起,杨兆群自筹资金踏上寻访之路,十余年间走遍各地,记录全国70多位高龄民间剪纸艺人的技艺与故事。遗憾的是,陆续有7位艺人离世,更显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文明抢救”意义非凡。如今,杨兆群已收藏清代至今的剪纸精品、文献超5万件,2018年还因坚守刻纸文化入选“中国好人榜”,获“敬业奉献好人”称号。2019年,杨兆群与我校艺术创意学院携手成立大师工作室,受聘为客座教授,合作构建起“保护——传承——传播”三位一体的非遗振兴路径,让非遗传承走进校园。
团课还聚焦我校师生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实践行动。“面对5万件珍贵藏品,如何让它们‘活’起来?”团课以艺术创意学院非遗志愿服务团的实践故事为内容,向大家介绍了我校艺术创意学院大学生志愿者们在档案馆专家指导下,为藏品建立“数字身份证”。截至目前,已完成500余本书籍、2000余份剪纸精品的高清扫描与信息编码,用数字化技术为非遗保护注入青春智慧。团课还围绕非遗与现代的创新融合,向大家介绍了杨兆群团队与广州灵犀互动娱乐公司合作,为《三国志幻想大陆》设计刻纸风格“貂蝉”新春皮肤,上线1天销售额突破680万元;此外,我校师生还联合推出金坛刻纸数字藏品,与支付宝、菲洛嘉、长安汽车等合作开发文创产品,让“老手艺”成为年轻人追捧的“国潮IP”。
在“对话·匠心之源”现场访谈环节,江苏省职业教育剪刻纸数字化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负责人、艺术创意学院专任教师李斌,分享了非遗教学与实践中的故事。他提到,学校已将金坛刻纸纳入美育课程,开发《一刀一纸一世界》教材,通过“师徒结对”计划每年惠及近1.5万人次学生,培养专业人才近2500名;艺术创意学院非遗志愿服务团还走进社区、中小学开展体验活动,线上线下累计受益超2万人次,项目荣获“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项目”等荣誉。
校团委副书记涂艳群在总结时表示,杨兆群大师的坚守、师生的创新实践,正是新时代青年担当文化使命的生动体现。
此次团课以“非遗故事+实践案例+现场访谈”的形式,让“保护非遗、传承文脉”的理念深植青年心中。艺术创意学院团委将以此次“一月一示范”主题团课为契机,持续深化“研学+传承”非遗创新基地建设,引导青年用专业能力为非遗注入现代活力,在文化传承的赛道上书写青春答卷,让传统非遗“活”在当下、“火”在青年之中。





艺术创意学院 丁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