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激发教学创新活力,艺术创意学院于2025年3月29日-30日组织全校教师线上观看第九届“启航杯”江苏省高职院校新教师教学竞赛总决赛直播。本次活动由校教务处牵头,各学院协同配合,全校教师参与学习。
在观看直播过程中,艺术创意学院的教师们仔细记录了参赛选手的教学设计、课堂互动以及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情况,特别对课程思政的融入和学生主体性的激发等关键环节进行了深入讨论。
高婷老师通过观摩竞赛,深刻领悟到教学中应着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她观察到,一些教学团队通过精心设计的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不仅会激发学生们的主动探究精神,还促进了他们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而一些教学作品则通过情境化、项目化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操作,极大地增强了课堂的吸引力和学生的参与度。这些观察不仅让高婷意识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也启示她在日常教学中应更广泛地运用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同时注重跨学科融合与技术赋能。她开始思考如何将多媒体资源、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教学工具融入课堂,以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婷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改革,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培养他们成为终身学习者。
张珮瑜老师在观看直播时,被现场的热烈氛围深深吸引。她认为,校企合作是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的重要途径,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职业技能。张珮瑜特别注意到,参赛教师们在教学设计中巧妙地融入了企业实际案例,使得课堂内容生动而贴近实际工作需求。她感慨地说:“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赵千一老师在观看后深有感触地表示,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创新,教师们应当在课程设计中巧妙地融入人工智能(AI)技术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思政)的元素。她认为,通过这样的融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综合能力。赵千一强调,将AI技术应用于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而思政元素的加入,则有助于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他们成为既有技术能力又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万晨星老师则是从观赛维度分析,赛事展现突出的跨界传播效能。全程网络直播与互动弹幕机制,突破传统竞赛的物理边界,拓展教学观摩覆盖广度。直播中,参赛教师以扎实的专业积淀与创新教学设计,构建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融合的教学场域。如教育学院吕欢以学前教育课程为载体,通过情境模拟、互动游戏践行生本导向教学理念;马克思主义学院陈琳团队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于理论教学中渗透职业教育时代使命。这些实践既彰显新教师专业水准,更映射职业教育从“技能本位”向“全人发展”的范式转型。
赛事构建的长效赋能机制成效显著。筹备阶段,多所院校将赛事转化为全员教研契机,通过集中观赛、心得撰写深化教学研习。如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新教师必修、其他教师选修的观赛机制;常熟理工学院将赛事与国培项目衔接,形成“培训—竞赛—反思”的闭环培育体系。这种“以赛促教、赛训融合”模式,推动赛事从个体竞争向师资队伍整体发展引擎转变。
透过直播媒介,可见职业教育改革的时代趋向。参赛教师广泛应用项目化教学、行动导向法等创新范式。如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蔡锦江团队以真实工程案例串联知识,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建构专业技能。此类实践印证职业教育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跨越,呼应“产教融合、知行合一”的改革诉求。评委现场点评环节更形成微型研讨空间,专家既肯定教学特色,又精准提出改进方向,为教师成长提供专业支撑。
最后,瞿院长表示:“教学竞赛的终点不是掌声,而是课堂的改变。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支点,持续撬动教学理念、方法和评价的改革,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启航点。”